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家耳熟能详的投资要诀中,“顺势而为”是其中一个。

 

“顺势而为的思维模式,令投资者在实际的操作中,多喜欢从众。其结果,就出现市场常见的“马太效应”,当市场涨势形成之时,从众的心态让投资者们争先恐后入场。结果,造就了上证200710月间的6124点峰位,还有当时万点论的“高见”。当市场跌势形成后,同样因为投资者的从众心态,让市场长期阴雨绵绵。墙倒众人推的心态下,有了去年11月间的千点论。

 

其实,后来的股市走势证明了,200710月是A股的绝佳卖出机会,而去年11月间是最佳的买入机会。也就是说,在投资策略上逆市而为的往往都成了大赢家。

 

全球知名的财经评论员罗伯特  科尔说过:当买入者多于卖出者时,股价就会上涨。而当卖出者多于买入者时,股价就会下跌。公众见解不总是正确的,但大多数人的行为却常常比个人见解更有说服力。然而,最高投资利润属于那些能够预见变化的投资者,因此,投资者往往需要逆流而行。

 

都知道逆流而上需要“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勇气。但是,仅凭勇气来作顺流还是逆流的投资决定往往是草率的。我们必须有一定的参照基准来决定。而股市中,最好的参展基准就是估值了。

 

2007年国内股市沪指6000点以上追涨的除了部分“不明真相”的初学者外,很多资深的投资人、甚至专家们都也深陷其中。他们在选择顺势而为的时候,忘记了考虑当时的已高不胜寒的市场估值了:那时候,沪指成份股市平均盈率(P/E)达46倍,平均市净率P/B也近7(根据彭博资讯数据)

 

去年十一月间,沪指在2000点一线的动态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根据彭博资讯201211月底的数据),已低于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664点时的估值水平。这一与增长率接近零的发达国家市场保持一致的估值水平,令股市的长期投资机会无可置疑地出现了。而被斥之为“陷阱”的蓝筹们(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为代表)按当时市盈率,折合年化投资回报率超过10%。顺势而为的思维定式让大部分投资者对低估值带来的极好投资机会视而不见。

 

写到这里,您一定会问,现在我应该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上?是买入?还是卖出?我建议一起来看看估值:

 

现在,根据彭博资讯2013131日的数据,上证指数成分股平均市盈率为13.1倍, 平均市净率P/B1.71倍,而十年的平均市盈率23.09倍, 平均市净率P/B2.71倍。显然当前的估值远低于历史平均,正确的买入或持有的决定不难作出。

 

对于在过去几个月经历了从冰点向热点转化的国内银行股,大家也有着该买入或该卖出的争论。如何作投资决策?我建议还是看估值。既然知道目前16家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平均值在5-7倍之间(根据彭博资讯2013131日的数据),市净率在1.5-2倍之间,估值还是处于相对的历史低位;同时在整体经济增速维持平稳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年年增长。我们行动上不就是应该买入或持有来等待长期合理回报吗?

 

股市投资真正可行的策略是,估值低时买入,估值偏高时卖出。管它顺流还是逆流。

 

笔者最近写了一本书《淡定,才能富足》,希望把自己十多年从业的感悟与读者分享,以帮助投资者建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健全投资理财理念,以保障生活的幸福。书,将于春节前后面市。欢迎通过以下链接订阅。

http://t.cn/zY4Pizc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7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