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百万富翁”——这是我自小就听闻的、形容富裕人群的专有名词。

君不见,20世纪80年代,“万元户”已经是财富自由的代名词了;即使是到了2000年,拥有百万资产也足以让一家人在一线城市安身立命;而今天,100万的财富究竟能为我们提供怎样的财富保障?

经历了这让我们的财富跌宕起伏的过去十年,我们正站在未来又一个十年的起点,如何守护这100万的购买力,不仅关乎财富的数字,更关乎未来的生活品质、教育机会和养老保障。

过去十年,财富跌宕起伏的历史之镜

过去十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资产剧烈分化的十年。无可避免地置身其中的人们,历经了一场大喜大悲。

尽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至202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涨幅约为2.2%,而且十年间每年经济增长速度基本在5%以上,无疑是一直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然而,细看国内居民财富倚重的主要资产类别这十年间的走向,那就未免令人百感交集。

 1. 房地产:黄金时代的尾声 

得益于“涨价去库存”策略的实施,在人们无法安放的流动性驱动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在2015~2016年间率先翻倍,之后杭州、成都等明星二线城市涨幅超过一倍,而三、四线城市在棚改货币化推动下也经历了2016—2018年的暴涨。

房价大涨的背后是捉襟见肘的房地产投资租金回报率——全国范围普遍低于2%,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当时全国人民奔走买房的场面,详见本人秦圈2016年2月29日的文章《是泡沫总会破灭,非要在楼市重蹈股市的覆辙吗? || 小钱频道》。

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国内不同城市房价在2020年后开始陆续转势下行。到今天从高位回调幅度平均至少40%,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卖不起房”的奇特现象。

为何卖不起?因为房子的总价下跌到远低于房贷总额的水平,房东们卖房所得不够还房贷,还得拿钱出来倒贴!

 2. A股市场:波动中的机会 

A股曾经历了剧烈的牛熊转换,上证指数在2014年的约2000点左右,于2015年直奔5100点。之后呢?就是猛烈的下行与熔断风暴。其后在3000点保卫战中挣扎多年,至今年终于走出上升趋势。

在此期间,结构性机会层出不穷:消费、医药、科技等赛道涌现出大量十倍股。从现在视角看过去十年,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龙头公司涨幅依然惊人。

据统计,国内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在过去十年间约为8%,但参与其中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实际收益,却因普遍择时与选股错误而颗粒无收。

 3. 固收资产:稳健的压舱石 

为引导经济走稳,国内的货币政策持续“适度宽松”,而财政政策则是“更加积极”,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5年的4.5%附近降至目前的1.8%左右,因此,十年间债券价格稳步上行。
 

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约4%~6%,波动远小于权益资产。银行理财收益率则从2015年的5%左右降至目前的2%左右,且在《资管新规》的实行为背景之下,打破了“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

不过,不少投资人不满足于获取较低的个位数投资回报率,继而转向各类其他机构如“P2P”“财富公司”“信托公司”等提供的所谓“高收益”产品,结果往往是以爆雷与维权告终,详见本人去年的文章《为什么我们的财富总是被收割?》。

 4. 黄金:避险之王 

起初人们较少关注的黄金,其价格却从2015年的1200美元/盎司起步,反复上行至去年,之后加速上涨,一度升破4000美元/盎司,涨幅超过300%

然而,如今大家都在问:黄金的涨势能维持多久?

在过去十年间,房地产“只涨不跌”的神话彻底破灭了,而其他资产价格走势轮动成为新常态,“黑天鹅”事件频发:2015年股灾、2018年贸易摩擦、2020年疫情、2022年地缘冲突、2025年“对等关税”,每一次都带来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在市场的波动中,投资人希望通过投资理财来让财富保值增值,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成了事实上的“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但是,如果不去正确配置资产,只把辛勤积累的财富存于银行,则难逃资产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的宿命,也可谓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单纯以CPI衡量,100万元的购买力在过去十年下降了约20%。但如果考虑更贴近真实生活成本的“个人消费通胀”,特别是住房、教育、医疗等核心支出的涨幅(如私立学校学费年均涨幅超过8%,高端医疗费用年均涨幅超过6%),实际购买力的萎缩可能超过35%

未来十年:我们面临着怎样的变局?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将经历深刻变革,这些变化将直接决定各类资产的表现和货币的购买力。

从宏观经济背景看,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是主基调,具体可以看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长中枢下移。中国经济增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预计未来十年GDP年均增速维持在4%~5%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

第二、结构转型深化。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创新驱动,服务业占比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成为核心支柱。

第三、债务周期管理。居民与企业宏观杠杆率高企,去杠杆与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将成为长期主题。

人口结构变化与城镇化进程阶段变化不可逆转。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养老医疗需求爆发,消费结构从数量转向品质。人口总量见顶回落,老龄化加速,预期未来1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十年后,预期城镇化率从当前65%左右提升至75%左右,速度放缓但质量提升。

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快速提升,或能成为未来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技术等硬科技领域有望突破,数字化转型渗透至经济各个角落。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波动,海外资产配置必要性上升,汇率风险成为必须管理的变量。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储备中的份额稳步提升。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受中美利差、地缘政治等多因素影响。

这些时代的变局,既预示着理财风险,也酝酿着新的投资机会。

资产配置:未来十年如何立不败之地?

根据前面的分析,如果我们把持有的100万的现金放在银行,利息收益很可能在未来十年逐步归零。而综合考虑CPI、资产价格和个性化消费篮子,未来十年平均真实通胀率预计在3%~4%之间,在低利率环境下,存款利率难以覆盖通胀,持有现金的购买力每年净损失3%左右。

今天坐拥100万现金,十年后拥有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50~60万。现金显然不是安全的避风港,而是确定的价值蒸发器。而传统的国内固定收益产品如债券、银行理财等,在利率不断下行至归零的背景下,也难以为投资人实现保值了。

那么,房地产还能投吗?我的判断是:人口拐点已过、房子金融属性减弱,再加上区域极度分化的现状不容忽视。只有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仍有抗通胀能力,而普通二线城市房价未来涨幅有限,至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更是不具备投资价值!

至于楼市何时见底,我认为,如果参照日本、美国等经济体的经验,到利率水平接近零,而房地产租金回报率在4%~5%之间时,楼市价格可以稳住。比对一下我们目前国内不同城市的房市租金回报率,离4%还有比较远的距离。

A股市场前景又如何?我认为,随着注册制改革和退市制度的完善,A股将更真实反映经济质量。目前经济转型孕育投资机会,新旧动能转换中,新经济板块权重持续提升。未来的结构性牛市具备经济基础。根据市场人士的一致观点,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消费迭代、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较为看好。而我则明确建议,参照过去十年的经验,只要秉持“选”好公司,“等”合理价买,然后长期坚“守”,这样的“选”、“等”、“守”三字经原则,精选以上各个行业与赛道中的龙头公司长期持有,最终回报一定不差。过去十年十倍的佳绩依然可以期待。如果投资人不知道怎么选,那就持有宽基指数型基金吧(如沪深300、中证A500,MSCI A50等),通过这些指数基金能跟上国家发展,也跑赢通胀。

未来十年,美股、美债能提供不同于中国经济的周期性风险对冲;而港股经过前几年的调整,目前依然是估值洼地,特别是国内的具备真正硬实力的互联网巨头、生物科技行业的领军公司等都在港股上市,补充了A股的不足。日本的经济复苏也正在进行时,而日本股市也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很好的投资机会。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利用这些市场的指数基金来参与投资与配置。

黄金在去美元化、地缘政治风险背景下,其货币属性重新凸显。如果黄金价格从目前高位明显回调,则以十年为维度适度配置黄金不失为对冲信用货币贬值的有效手段。

REITs(房地产信托)在国内目前处于试点阶段,基础设施、产业园、租赁住房等REITs提供稳定的分红收益。与股票、债券相关性较低,能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在低利率环境下或许可以作为固定收益的替代品。

综上所述,回到文章题目的最初的设问:“今天的100万,十年后值多少?还是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答案吧。

如果选择现金存款,按照3.5%的年化预期通胀率计算,十年后这100万元的购买力将降至约60万左右。

如果我们做到“选”“等”“守”原则把这100万配置到一揽子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份,在未来十年的市场跌宕起伏中我们依然有机会获得不菲回报。

如果选择文章中所述的多元化的均衡性配置,也能大概率实现财富与购买力上的双重保值增值。

其实,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立超越数字的财富观。必须认识到守护财富不是守护那个数字,而是守护它能够换来的生活品质、教育机会和养老保障。真正的财富自由,是购买力足以支撑理想生活方式的状态。

未来十年充满变数,终身学习也是极佳的投资。通过学习,我们能理解经济周期,认识资产特性,提升金融素养,这些能力的价值不亚于任何单项投资。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辨别真伪、把握本质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本。

今天的100万,十年后值多少?答案不在任何预测中,而在于我们现在开始的每一个资产配置决策里。在经济与货币的潮起潮落间,唯有理性的灯塔与知识的航船能确保我们抵达财富的彼岸。

本文原载于“秦朔朋友圈”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331篇文章 1分钟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