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昔日风光无限的世界级光伏巨头无锡尚德进入了破产保护程序,无论开展何种重组,股东最终颗粒无收以成定局。若时光倒流5年,又有几人能遇见如此的结局?还记得,2006年尚德的股价达到40美元以上,实际控制人施正荣以23亿美元的财富,成为当年的内地首富。2008年在新能源概念成时尚的时候,尚德的股价更攀至近90美元的高峰……
在此,笔者无意对尚德的荣与衰进行案例剖析。只是希望以此说明投资上常见的误区以及如何避免:
误区一,投资重于“追星”而忽略投资组合的必要性。其实投资个股的风险极大。2006-2008年间,尚德就曾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如果当年“追星”而集中买入,而且持有至今,结果当然是不忍卒睹。
您可能说,买到了尚德是偶然,只是运气极差的小概率事件而已。然而根据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尽管这种可能性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类似例子多的是:
北美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北电网络”(NT),说这是代表几乎全体加拿大人利益的股票在当时一点不为过,在2000年鼎盛时期,北电网络的年营收达到了280亿美元,员工总数超过了9.3万人,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电网络股票的复权价最高曾至每股1245加元(当时约合999.8美元),市值达到3660亿加元(当时约合2500亿美元),占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37%左右的权重。因此,北电网络在加拿大投资人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加拿大人中,要么是直接买了北电网络的股票;要持有股票型基金的话,基金也一定持有北电网络股票的,即使是不买股票也不买基金的,强制的养老金资产也一定持有北电网络。如果当时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韦而预言北电网络会破产,大家一定说这位预言者疯了。最终,不可想象的事件是最终发生了,在过去十年间业务节节受挫的北电网络未能逃过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后一击而轰然倒下。在其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的前一天,北电网络股价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常规交易中报收于0.12加元,按照当时的股价计算,北电网络的市值仅仅只有6000万加元(约合当时的4800万美元)而已。任何时候“抄底”买入并持有北电者,最终结局是一样的,那就是血本无归。
坚持以分散的投资组合来进行投资,能有效规避这类个股风险。而您持有投资组合中不巧遇上上述坠落的明星,皮肉之痛避免不了,伤筋动骨却不至于。知名投资家威廉 伯恩斯坦说过,投资组合是一个整体。请习惯这样一个事实:不论何时,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都会有一小部分的业绩非常糟糕。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投资组合中的每一部分都会有一两年的糟糕时光。这是无法避免的正常资产配置运行情况。应该关注的是投资组合的整体业绩,而非个别部分的业绩。
误区二,投资者倾向于过长时间地持有账面上已产生投资亏损的股票而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更大损失。许多炒股的人可能都有被套的经历,而且一套就是数月甚至数年也是等闲之事。盈利时,即使是微利,也很容易作卖出决定,但如买入后股票持续下跌,多数投资者都倾向于继续持有。
这就是在行为金融学上的“损失厌恶偏差”。表现在投资中,就成了处置效应——投资者倾向于过长时间地持有账面上已产生投资亏损的股票,而过早地卖出账面上已产生盈利的股票。
要避免这一误区,投资者应具备投资的理性是必要条件,因此,投资者须勇于承担短期的痛苦以规避长期的重大损失。然而,这种逆人性的壮士断臂行动往往说易做难。
那么,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有没有更可行的办法来有效规避上述两个误区,从而避免投资的失败?
答案是肯定的。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相比,股票型基金具有风险分散、费用较低等特点。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个人资本毕竟是有限的,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种类而降低投资风险。但若投资于股票基金,投资者不仅可以分享各类股票的收益,而且已可以通过投资于股票型基金而将风险分散于各类股票上,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同时,专业化的管理,有利于基金管理人作出普通投资者难以作出的逆人性的艰难决定(如卖出长期下跌的亏损股票)。此外,投资者投资了股票型基金,还可以享受基金大额投资在成本上的相对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获得规模效益的好处。
如果通过基金来投资,笔者推荐性价比较高的指数型基金。指数型基金不需要主动管理,交易费用低、管理费用低,因而长期回报潜力较高。而且能有效地达到规避投资者的非系统性风险(个股风险)。
摘录于博主的新书《淡定,才能富足》
http://book.360buy.com/1118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