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是我国近年来被从专业投资管理人到一般投资者的投资群体所推崇的投资策略。而股神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策略的坚定执行者也取得几乎屡战屡胜的战绩。然而,“价值投资”的方法却因股市投资者的普遍亏损而在国内饱受质疑。那么,是否“价值投资” 真的在中国不适用?
非也!是投资纪律的执行不力令价值投资无法有效实施而已。
我们比较国内投资者与巴菲特在买卖著名的 “中石油”时候的不同操作如下:
巴菲特在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发行时就开始以每股1.27港元/股的发行价购入,其后在中石油跌破发行价后多次增持,增持的高峰在2003年4月“非典肆虐”而令股市空前低迷之际,平均增持价格低于1.7港元/股的价格,最终手中持有中石油股票总量为23.47761亿,占中石油总股本的1.33%。
为何他买入而且大量增持?因为当时以买入价1.7港元/股计算,市净率1倍,市盈率8倍,股息率6%。价值投资中的“低买”的原理他懂得,而更重要的是他严格按原理的指引操作,纪律守得好。
巴菲特在2007年7-10月间,11-15港元区间内连续卖出中石油,为何买?卖出时以平均卖出价计算,市净率约3.5倍,市盈率约17倍。价值投资中的“高卖”的原理指引他作卖出操作,他非常遵守纪律。
就在巴菲特不断减持之际,中石油以王者归来的姿态在国内以16.7元/股向国内投资者“让利发行”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近30倍了,价格明显偏高。“低买”显然不存在了,国内投资者该避之则吉了吧?不!投资者们的踊跃认购令新股认购中签率低至不足3%!上市之时,没有认购到新股的投资者更是疯狂抢购,一下把中石油的开盘价抬到48元。这显然是“超高买”呀!然而,在市场的疯狂气氛中,投资纪律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更有趣的是,国内的投资者开始嘲笑巴菲特:老巴老了,太胆小了,他卖了,中石油还涨……违反纪律的在笑守纪律的了。我们还是看结果吧:2007年11月1日中石油H股创出20.25港元的最高价后就一路下跌。到金融海啸时最低跌至5港元左右,至2012年9月底也仅得10港元。巴菲特因遵守纪律而没抛在高点,但他5亿的本金卖了40亿美元左右,获利约270亿人民币,劲赚7倍。成了真正的赢家。
反观高价买入中石油的国内投资者,一定会终身难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这悲壮的一幕。顺便提一句,中石油A股2013年4月底的价格不足9元,如果在48元买入,收回投资成本,估计要等下一代了。
价值投资的精髓虽然在在于选时和选股,但成功地关键更在于能否坚持“低买高卖”的原则和严格遵守该动即动的投资纪律。巴菲特的成功之道,也在于此。
过去几十年主流投资学的“基石”理论一直认为:投资者对市场的价值标准是趋同的,人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的。那么为何国内投资者与巴菲特在买卖中石油的操作上有天渊之别?人性弱点使然。国内的投资者普遍在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在别人恐惧时更恐惧。不但守不住投资纪律,反而闹出了嘲笑守纪律的巴菲特的历史性笑话。
国内股市方面,从2008年起的几年多有反复而未现财富效应。投资者们在对投资市场不利的信息当中(上市公司业绩变脸、GDP增长率下滑、欧债危机加剧等等…)已有时日,基本上已经定下较为消极投资的态度。然而,消极的情绪中,也不应影响投资者严守投资纪律的原则。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4月底沪指所反映的A股整体静态市盈率约为11倍,低于2008年12月末金融危机最烈时的低水平。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板块的估值水平则更低。 据东方财富网5月初的数据,国内不少上市银行股以其现价、净资产、和盈利等主要财务指标可以轻易算出只有5倍左右的市赢率和1倍左右的市净率。换句话说,以现在的市价买入,即使今后业绩零增长,五年就收回投资成本,其后就是以零成本作为股东坐享银行的丰厚利润。这时候,您一定会提出各种“风险”来说辞。那让我问您一个简单问题好了,你觉得国内的大银行五年后会倒掉吗?绝大多数人一定会说,当然不!
那我来再问您,不是说要坚持价值投资吗?不是说要坚持“低买高卖”吗?低价的银行股为何不买?!您可能说,银行股一直跌,无人买。我想提醒一下,可别忘记巴菲特买中石油时也是持续下跌、无人问津的啊。
摘录于博主的新书《淡定,才能富足》
http://book.360buy.com/1118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