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实践中的一个常见误区是:“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意愿随市场的上升而上升,随市场的下跌而下跌”。体现在资产配置上,往往在风险资产火爆之时,不顾风险的承受能力而超配风险资产,而在风险资产相对低谜时,竭力低配风险资产。简单一个例子是,2007年A股火热(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时,市场内外人声鼎沸,而现在A股低迷(上证指数仅有2000多点)时,市场变得门可罗雀。
每次得结果,却是不堪回首。风险资产火爆之时,往往是价格高高在上,离顶部不远了,一旦转势,下行空间极大,高位入场的投资者损失重大;而风险资产低迷之际,投资者避之而唯恐不及,往往错过了很好的投资机会。在国内外股票、黄金、房地产的投资上,投资者都犯同样的错误。
开始的时候,我对这种现象百思不解。不是便宜了会多买而贵了就会少买吗?试想想看,如果某饭店保持菜品质量不变,推出五折优惠,那一定会门庭若市;反之,如果涨价一倍,那食客们肯定“用脚投票”。
后来,我想明白了,投资者的行为与消费者的行为是有根本区别,投资者随投资品价格上涨而增加投资,而消费者随消费品价格上涨而减少消费。然而,与消费者在价格低时增加消费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一样,投资者如果在价格低时增加投资(而不是相反)时,其实也是可以获得更大受益的。请看经典例子:
巴菲特在2000年中石油在香港发行时就开始以每股1.27港元/股的发行价购入,其后在中石油跌破发行价后多次增持,增持的高峰在2003年4月“非典肆虐”而令股市空前低迷之际,平均增持价格低于1.7港元/股的价格,最终手中持有中石油股票总量为23.47761亿,占中石油总股本的1.33%。大家问为何买?他说:价格低,物有所值。
一直到了2007年7-10月间,巴菲特在11-15港元区间内连续卖出中石油,为何买?价格高。
就在巴菲特不断减持之际,中石油以王者归来的姿态在国内以16.7元/股向国内投资者“让利发行”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近30倍了,价格明显偏高。“低买”显然不存在了,国内投资者该避之则吉了吧?不!投资者们的踊跃认购令新股认购中签率低至不足3%!上市之时,没有认购到新股的投资者更是疯狂抢购,一下把中石油的开盘价抬到48元。这显然是“超高买”。
投资时选择低价买得与选择高价买的,结果截然不同。低价时买的巴菲特获利约270亿人民币,劲赚7倍,成了真正的赢家。反观高价时买入中石油的国内投资者,一定会终身难忘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这悲壮的一幕。顺便提一句,中石油A股2013年4月底的价格不足9元,如果在48元买入,收回投资成本,估计要等下一代了。
因此,尽管投资市场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影响,但是本身有一定的简单规律可循。那就是:太便宜了,就最终会以上涨来作修正,太贵了,就最终会以下跌来修正。而金融投资家们无数次试图使用模型、理论来推演市场的发展,借助了各种技巧,却把现实变得更为复杂。最终使得各种对短期价格走势的预测无法与事实契合。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知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接收的信息量也不能与专业人士相比,更是根本无必要以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判研投资市场的短期具体走势。那么,如何把握投资?答案很简单:
以到菜市场买东西的心态来投资,便宜时,多卖。贵了,少买。我想买的东西很贵怎么办?买别的便宜替代品好了。
摘录于博主的新书《淡定,才能富足》
http://book.360buy.com/1118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