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雇主及其它任何机构)

 

国内市场近期持续上涨,各个板块、各种概念轮番登场表演,投资人情绪逐步高涨,大家都在问,久违了的大牛市真的又再来了吗?

 

然而,我的问题是,大牛市来了,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显然,监管者是已经准备好了。科创板于去年成功推出、今年创业板成功改制、新三板的精选层以及转板制度全面落实等制度性的安排,都为A股的长牛市奠定了基础。监管者年初也推出再融资新规,把发行门槛、发行定价、发行对象、发行规模、锁定期等关键要素都交给市场,这也是与注册制相配合的市场化大方向。长期而言,这些举措都是有利于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

 

牛市来了,IPO已经是常态化了,我粗略数了一下,最近一周内,主板、科创板、新三板的IPO批文有二十家之多,不知不觉地,实质上的注册制就已经实现了,而且也再没有砖家出来骂新股发行拖累股市了。我个人斗胆预测一下,别看当今新股认购一签难求,一年内,估计我们会见到许多的新股一上市就破发的新常态,到时我们就要准备好去安慰中签的幸运者吧。

 

每周的主板、科创板、新三板新股随行就市发行。可以看出来管理层利用好这一轮牛市把社会直接融资的渠道打通的决心。多层次的直接融资渠道变得通畅,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是显然易见的。而只要把发行的市场化、常态化坚持推进下去,原来的A股市场扭曲的定价机制一定会被理顺,壳资源就再不值钱了,传统的炒新、炒绩差、炒重组、炒概念陋习就会被证明行不通。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一定就会起作用,于是今后市场中的优质资产会长期为投资人带来好收益,而大部分的劣质资产将会步入价格上的长期下行之路。

 

那么,我们广大普通投资人对此准备好了吗?我直言一句,并没有!

 

看了一圈微博投资圈、微信投资群、股吧等投资人的聚集地,近期都随市场成交的升温而变得非常活跃,但讨论的都只是股市的涨跌,板块热点,与过去历次牛市中投资人的普遍表现无异。至于行业的前景、公司的经营、财务的优劣,则很少有人谈起。最奇葩的是,当某些好公司公布了好的财务数据,股吧跟帖的主流说法竟然是,“这公司有业绩,是绩优股,因此不能炒了!”投资理念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事实上,各种概念今年以来已经陆续粉墨登场:先是与抗疫相关的医疗健康、电商快公司等股价大涨,然后是凭想象的光伏、新能源、芯片、科技等轮番表演,后来就轮到大众消费、普通医疗,再转到证券、银行、保险。各种故事、各种概念各领风骚。趋势投资者们追涨杀跌,忙碌异常,场内日融资余额突破了1.2亿,创了5年来的新高,“场外配资广告”不时被推送到手机中。场面上大有2014-2015年大牛市再来一次的感觉!

 

牛市来了?投资人就可以挣大钱吗?不!结果往往恰恰相反。

 

长期而言,公司的市值一定是由公司基本面决定的。实际上,当前绝大部分的中小创上市公司的真正价值远小于现在的市值。建议打算跟风的投资人回顾一下2013-2015年中小创的表演,而且特别不要忘了最终一地鸡毛的结局。说到底就是一句哲学名言了:投资历史上最值得吸取的教训就是,人们从不记取历史教训。

  

大多数A投资者对预期回报的要求非常高,牛市来了的时候,更是恨不得每天在股市中买卖多次,希望“勤劳致富”,把握每一个波动来获取高收益。然而,频繁的买卖恰恰是股市投资的一大忌,不但多交了交易佣金和印花税,而且会导致盲目跟风,上涨时参与了几小段,跌势来时全程参与。如此一来,即使遇上大牛市也收获有限。反而牛市中操作更激进,更容易堕入陷阱,加上杠杆,一旦有异常波动,很容易血本无归。2015人造牛市之后的一片狼藉景象我们应该依然记忆犹新,已经翻过车的覆辙,就不要重蹈了。

 

如果问我对投资者面对牛市有何忠告,我依然要说一遍我的老生常谈:

 

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依仗着价值投资一剑,继续走天涯。采用好公司,合理价买,然后长期坚的简单方法,通过与好公司同成长的方式就能获取长期好回报。然而,牛市中“等合理价”这一条比较难做到了,因为牛市中股价普遍比较贵,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选与等”,如果因能力、经验、时间方面的限制而念不好的三字经,那么,坚守沪深300、中证500等核心指数来跟随市场来通过长期分享牛市的成果也是个好办法。

 

读到这里,大家肯定要问了,股市谚语说得好,“会买的只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我们该什么时候卖出?

 

我的个人意见是,卖出会基于以下考虑:1,找到更好的标的(或所持有标的的基本面变了,不再是好公司);2,估值已经贵得离谱;3,需要用钱。否则,就坚守长期持有。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88篇文章 16天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