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投资市场的一则热门的话题就是“独角兽”们的回归。笔者前期也曾专门撰文《驾驭“独角兽”的正确方法是什么?》来为投资人分析投资机会,提示相关风险。
 
事实上,这些以新兴产业经营为主的、成长性好的“独角兽”创业公司过去因不符合A股的上市条件而被迫远走美股、港股,然而,其成长性却为海外投资人带来了很好的回报。现在,我们的监管者从善如流,调整了国内的上市规则来为这些长期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回归创造条件。并为之紧急出台了各项的配套措施。“小米”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来发CDR的第一单,到最后的时刻急停退出,引发市场人士的热议与遐想。
 
其中一项举措就是主导发行六只巨无霸“战略配售”公募基金来接盘,这些基金的买点非常突出:就是赋予这些基金以折扣价配售海外回归的CDR(中国证券存托管凭证)的特权。一时间,基金推销沸沸扬扬,仿佛买到就是赚到。其实,CDR基金本质上还是买股票,只不过CDR基金管理费低,同时还能享受折价参与战略投资的机会而已;而享受一定折价的条件就是有较长的锁定期。最终投资基金是否有良好回报就看这些“独角兽”将来在A股的表现了。
 
这些在海外表现长期不俗的“独角兽”们回到A股会否都有不俗的表现?都能为国内“接盘侠”们带来好的回报?我认为一定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了。
 
不可否认,回归的高科技、互联网等新经济龙头企业,其中一些有可能继续如日中天,持续成长,从而为国内投资人带来很好的长期回报。然而,也会有不少“独角兽”们已经过了最佳的成长期了。而且,A股从来就有炒新、炒概念的“光荣传统”,“独角兽”们非常符合“新”而“有概念”的特征,加上有了监管各种“特别关照”的隐形背书,注定了一定会被爆炒而酿成大泡沫。投资人一定认为,泡沫有什么不好吗?通过泡沫的膨胀,“独角兽”们顺利回归了,投资人也赚钱了!
 
我把流行的段子稍作调整如下来为国内追逐“独角兽”的投资人提示风险:
 
独角兽公司像你的初恋,她年轻漂亮的时候你一直不懂珍惜,让她却嫁到了美国,40多岁人老珠黄了,你突然回头说爱她,诚邀她回归,结果带着一身赘肉的她终于要回来和你共度余生了。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好的公司也需要等有合适的价格才值得投资。第一只回归的“药明康德”以21.6元发行,一上市就被爆炒到130多元开板,敝人当时就曾发微博不合时宜地提醒:一旦价格太贵了,“药明”就成了“要命”,“独角兽”就变了“毒角兽”。结果?不幸言中!随后,药明康德股价走上了以下行来向其应有价值回归德漫漫熊途。
 
面对同样的“贸易战”、利率走高等基本面,连续牛市9年的美股持续走强,而连续三年疲弱的A股持续走弱。A股为何长期熊长牛短?正是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都存在大量的泡沫所引致。试想想,在我们当前的特色IPO制度下,股票一上市开板的价格就远在其价值之上,往后就必须是长期反复下行来挤泡沫。
 
泡沫的长期充斥,正是A股长期低迷的直接成因。而“独角兽”们以这种方式回归,虽然是为市场带来新的品种,或许也增添了些活力,但更多的是增加了泡沫。
 
近日,朋友圈中近日刷屏“纪念股灾三周年”之类的文章。纷纷控诉“万恶”的A股三年以来为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顺便提一句:三年前股灾发生的前几天,是创业板4000点的巅峰时刻,敝人曾原创撰写了《如果泡沫破灭怎么办》一文,力劝投资人“勇于退出”,“见好就收”。三年之后的今天回过头看“中小创”的终极泡沫确实是彻底破灭了,三年过去了,各种贵价股的“闪崩”、各种质押融资的“爆仓”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真是一地鸡毛。泡沫有什么不好?不是明摆着吗?
 
有趣的数据如下:QFII在15年1季度末的前30大持仓,几乎都是低估值的代表,而如果把这些股票一直持有到现在,涨幅均值达到35%,其表现远跑赢公募、私募以及指数。表明笨笨的外资以最简单的买入低估值公司且持股不动的方式战胜了股灾。事实上,老外们因为对各种泡沫敬而远之,就能在被国内投资人眼中认为这三年间是凶险无比、而且极不争气的A股中轻松获利。
 
有人说,外资这样笨笨的持股不动有什么好?不如我们预测市场涨跌来低买高卖赚得多!
 
记得年初监管高层表示因预期美股会大幅调整影响A股的稳定,从而推迟两年再实行注册制……近日发现,不知不觉地纳斯达克指数爬上了7700点,又继续创历史新高。看来高层的这预测是失准了。
 
其实,对监管者而言,该做的就是让IPO常态化,然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严打造假操纵,之后的事就交还给市场吧,以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国内经济为支撑的A股就一定有长期的牛市了。三年前,监管者为股票市场的上涨背书的“国家牛”、“改革牛”结果我们都已经看到了。这次就没有必要为“独角兽”们的回归而做任何的背书了。对投资者而言,还是放弃对市场的预测吧!不管是谁都测不准市场走势,该做的就是选好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回报一定不俗。
 
A股已经正式加入MSCI全球大家庭。名牌酒、药等核心优质资产继续为各方资金青睐,表现不俗;而各种贵价的概念、题材、绩差公司持续无人问津。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漂亮的继续漂亮,要命的依然要命”的分化走势必将是主流。对于大部分国内投资者来说,如果投资的目的是盈利,则是时候改变理念,摒弃传统的“博弈”手法了。
 
大家却往往反问,现在市场低迷,还值得投资A股吗?
 
数据明确显示,在正式进入MSCI之前,外资资金已开始明显流入A股。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数据显示,4月的净买入量达到387亿元,激增至上一年同月的金4倍。5月更是激增至508亿。无疑全球投资者对A股中的优质资产兴趣浓烈,而A股的走势却反复下跌,显然是国内投资人信心十足而积极卖出了。有趣的是:老外乐观而在买,国内投资人普遍悲观而在卖。我确实不知谁真正聪明。
 
有一个简单的依据可以判断A股总体真不值得如此悲观:与三年前上证指数5100点时比股票不是便宜多了吗?现在的经济背景不是比当时好多了吗?企业盈利能力不是明显改善吗?当时各位普遍乐观而都敢于参与,为何现在却悲观而不愿意参与呢?
 
笔者近两年来,一直建议采取的是“坚持价值投资+享受制度红利”的策略。也就是,坚定持有国酒、医药、银行与保险的龙头公司股份,加上“打新”增厚一下投资收益;这样的一种无为策略,两年间确实被证明是确实能穿越牛熊而跑赢绝大部分投资人的有效投资策略,笔者坚信此法今后也将继续行之有效。如此“简单”的方法,只需要大家愿意去试,并能长期坚持,就能有不俗的回报!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74篇文章 25天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