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什么会有“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是用新的规则对超过百万亿规模的国内资产财富管理行业进行规范约束。

 其中目前规模最大的“资管”就是银行理财了。

 银行理财包括:表内理财、表外理财(我们的统计数据是22.2万亿),两者加起来是30万亿。为什么分为表内理财跟表外理财呢?表内理财就是银行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原来根据银监会的相关指引,所有提到保本理财都是要归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因此表内保本理财是7万亿左右,22.2万亿非保本理财是表外理财。

表外理财是在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这一块按照银监相关的指引是客户风险自担。理财的概念,在全球通用范围就是金融机构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让客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在中国,“理财”演变成了一种“中国特色”的有趣产品。认购这种产品,客户一定要签署风险申明:我已认知一切风险并愿意承担一切风险,然而,如果最后出了问题,客户会举着牌子还我血汗钱去“维权”,然后银行得地还他钱。目前规模达到22.2万亿之巨大的,就是这种产品。

 

而公募跟私募是规范的,公募基金无论是投股、债还是货币市场,都是单独建账,里面的资产是透明的。每天看到净值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任何所谓的“客户表面上承担一切风险,而最终出了风险不用承担风险”的奇特现象

 

券商的资管呢?大集合、小集合,再加上基金子公司的13.9万亿,我们也基本上看不清楚里面的东西。

 

80万亿规模的“资管”受到影响

受资管新规影响的是除了公募跟私募的20万亿剩下的这一部分“资管”,总共是80万亿左右。其实这80万亿左右,我比较愿意把它形容成“中国式的次级债”,2007年引发美国的次债危机最后引发全球金融海啸的各类创新债权产品,说白了就是“次级债。我们这80万亿“资管”资产中绝大部就是各类非标准化的债权债,里面各种各样的借贷——股票质押、房地产质押等,有东西质押跟没有东西质押的,各种各样的债权混淆在一起,通过复杂的嵌套堆在一个池子里面最后卖给消费者。最后里面是什么资产?我们都是搞不清楚的。我比较愿意把这80万亿(除了公募、私募以外)的资管,看作中国式的次级债。

 

次级债最终会不会出问题,肯定大家是担心的。我们的监管机构高层当然知道要去解决。怎么解决?就是通过资管新规来把中国式的次级债冰山融化。资管新规的首要的核心内容就是打破刚兑。打破刚兑,我们每个产品要独立运作、单独进帐,我们看得到它的净值变化。客户接受投资的结果,有收益了自己拿,有亏损了自己担。

 

其次,原来通常保险、基金、证券跟信托、银行之间是不同的监管机构来监管的。不同的监管机构监管下的杠杆比例不同,可以入池的品种要求不同。当然了,机构都是聪明的,都在做“监管套利——在保监监管的保险体系里面入不了池的,做不了的高杠杆,就挪到信托平台上去做了,那是银监会管的,它有另外一套标准;若是证监会对基金子公司监管相对宽松,金融集团往往就把业务放在基金的子公司底下来做了。通过层层的嵌套,跨越不同的监管机构,造成了我们对底层资产的清晰了解非常困难,因此也就有了资管新规的第二个内容,消除嵌套,即限制多层的嵌套,同时统一杠杆的标准,降低杠杆的比例。另外,限制投资范围。而三家监管机构,现在变成两家了,银保监和证监会。

 

另外,资管新规约束的第三个核心是“非标”。非标是什么?“非标准化”的资产,投资人很难搞清楚。对“非标”我们很难做它的估值,且市场流动性相对比较低。比如:产业基金,是非标,ABS类其实也是非标。非标通常是期限长、流动性比较弱、投资范围比较广,在新规下,处理非标要做更多的额外信息的披露,风险要开始隔离,还有产品范围要做更多的限定。

  

正式出台的新规较“征求意见稿”相对宽松

201711月份资管新规意见稿出台,就普遍引起了金融机构的担忧。在此以前其实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对于其它类似的产品,曾经有多次这种相关的规定出来征求意见,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这一次倒是动真格了。不同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反响非常大。

    《资管新规》征求意见跟正式稿的表述,其实有所调整,吸取了金融机构的一些意见,也做了相对的一些宽松的处理。在过渡期期方面,是给了宽松的处理的。其中征求意见稿原来的表述:金融机构已经发行的资管产品,自然存续之所投资的资产到期,过渡期内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不符合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的净认购规模。过渡期自本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630日。

    正式稿中,过渡期为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对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发行新产品应当符合本意见的规定;为接续存量产品所投资的未到期资产,维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对接,但应当严格控制在存量产品整体规模内,并有序压缩递减,防止过渡期结束时出现断崖效应。

    估值的要求也有所宽松。征求意见稿要求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正式稿的表述是,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金融资产坚持公允价值剂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剂量。

    非标也做了相关的修正。在正式稿中,标准化债券类资产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标准化债券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性制定。标准化债券类资产之外的债券类资产均为非标准化债券类资产。

具体而言,真正的新规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相比稍做了一些调整。总体而言,相对宽松。 

 

新规的出台有助于拉动实体经济

    总体而言,《资管新规》是为了刚才这几个目的:

    1.打破刚性兑付。

    2.把层层的嵌套给梳理清楚,杠杆降下来。

    3.各种我们搞不清楚的资产,流动性差的资产、错配的,比如:募集短期资金去投长端的非标准化的资产,不能够再入池然后打包卖给普通投资人。

    总体而言,达到了这几个目的,我个人认为会有以下效果:

   1)实际的无风险收益率会降下来,这对于拉动实体经济是会有帮助的。

我们国家无风险收益率是多少?可以说是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说是十年期的国债利率,对吧?我认为最实际的无风险收益率就是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5-5.5”之间。这样的一个无风险收益率,其实是很高的。如果《资管新规》严格的执行,那就肯定会让这些表面上要承担风险,实际上谁都知道不承担风险的投资收益率降下来,实际上效果就是降低了无风险的收益率,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肯定是有拉动的。

   2)真正能把握市场机会,管理好资管计划,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这样一些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加上能够有火眼金睛去挑选出来这些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资产管理人的产品专家,;以及能为客户根据需要去适配风险,带来好的回报的这些理财师,就能够真正体现价值了。如果资管新规严格执行,也会体现资产与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价值。

(本文根据笔者在第二期陆家嘴雅集的演讲整理而成)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74篇文章 21小时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