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不知不觉地,席卷全球的次级债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了。新成长起来的一代投资者、投资管理人多只是在教科书中了解这一场金融海啸。阅读起其中的故事,就如看小说一样精彩纷呈,却不感切肤之痛。
从2008-2009年间的全球金融海啸过后至今,美国经济继续走强、欧洲经济稳步复苏、我国经济也见底回升。全球流动性非常充裕,通胀压力还没到来,欧美股市不断创下历史新高,国内楼市欢歌不断高奏。尽管微信朋友圈间或流传一下“大空头”们的“即将崩盘”之类的吸睛文章,却并无多少人真正放在心上。
欧美经济的稳健复苏带来海外市场需求,加上人民币适度贬值提升了竞争力,令出口全面回升,这对近期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加上供给侧改革、制造业升级、消费升级等的推动,总体上企业盈利是在明显改善的,而货币政策的“中性”也有在向“宽松”方向移动的趋势,国庆假期的前央行宣布的“定向降准”也在某种意义传递着这样的信号。
货币趋向于宽松,加上企业盈利改善,国内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是趋于平稳的。以这种对投资人“友好”的基本面为背景,股票与债券市场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稳步向上,是能成为投资人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有效工具的。
因此,建议以“合理的”(能实现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回报率为目标进行投资与理财,并根据对风险的偏好、投资期限、流动性需求等因素来决定风险的承受能力,按此制定现实可行的投资回报目标。以股市投资者为例,我认为在设立了合理的回报预期后,可以以平静的心态根据以下原则参与股票投资:
1)以估值为准绳,只选取价格低于或等于应有估值的品种参与,避免追涨杀 跌。否则,如以“炒作”的理念年来投资,希望实现“低买高卖”,结果多会因无法克服人性“贪婪”和“恐惧”而演变成事实上的“高买低卖”。忙忙碌碌却一无所获。
2)以长期持有为主,减少操作以降低交易费用。否则,频繁操作,投资股市就注定是参加比“零和”游戏还差的“负和”游戏,多个回合下来,手续费和税金会把本金“吃”得所剩无几。
3)如通过基金的方式参与,则选择指数型基金为主进行投资以尽可能降低管理费用。否则,长此以往,高的费用会严重侵蚀您的资产。因为管理费用和基金投资的交易费用最终是基金份额持有人“买单”的。
短期而言,不参与承担一定风险的投资则无法实现财富保值增值,而全球市场看上去也无大问题。那么,长期而言也是这么令人放心吗?
大家似乎觉得,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已经找到了避免下一轮危机的法宝。这法宝也很简单:长期压低利率、央行无限印钞、财政大力举债、政府有形之手强力干预……
美联储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关于“2007年至2009年的上一次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针对银行体系进行了改革”的表态,也被乐观的媒体解读为“金融危机不会再发生了”。
再读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就不难总结出:每一次危机的化解,势必造就一个新的热点、带来新一轮的繁荣,又酿成新的泡沫,最终,我们又要面对泡沫的破灭。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美国房地产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繁荣。住房销售量不断创下新纪录,房价也以每年增幅超过10%的速度攀升。特别是2000年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一直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被认为是“用一个泡沫来替代了另一个泡沫”。到了2006年初房地产峰值之时,美国家庭房地产资产总值已升至21.6万亿美元,在家庭财产中的比例提高到56%,比10年前的不超过8万亿美元翻了近两倍。
然而在当时,也没有多少投资人觉得有问题。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拉动下,房地产信贷也在膨胀。在房地产按揭贷款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行业竞争,准入标准被降低,许多原本无资格或没有偿还能力的楼市投资者轻易获得按揭贷款。投资房产获得按揭贷款的“门槛”也被降至“零首付”、“零文件”,不需收入证明、无需资产核查,借款人可以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自由资金、无稳定收入的条件下买若干套房。 低利率环境下加上房价一直上涨让投资人的信心越来越来越膨胀。
最终,随着房产价格的逐渐回落和利率的逐步上升,大量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导致以房屋按揭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次级债出现大面积违约,于是引爆了次级债危机,加上各种的“杠杆”与“创新产品”大大地加剧了危机的传导。在这场危机之中,许多全球知名的一流金融机构被一举击倒,美国自身经济遭受重创,而且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全球金融风暴。
回到国内,当今情况与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前夜极为相似:房地产已经持续上涨十多年,2015年A股的“人工牛市”破灭后,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救市提供流动性支持,而且为拉动增速下行的经济而以“去库存”为名直接刺激楼市,楼市在本来高价的基础上再次迅猛上涨。投资人在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的思维定式驱使下四处奔走买房。全球知名房屋估值机构第一太平洋戴维斯估计全国房产的总值当年为300万亿人民币,是同期一年中国GDP总值的4倍多。顺便提一句,1990年日本泡沫破灭前房地产总值/GDP为200%;2006年美国次级债危机发生的前夜房地产总值/GDP为170%。面对远超负担能力的几百万,上千万的房贷毫不犹豫的承担,首付往往通过高利率的无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或是P2P获得,想法很简单:房价涨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根据海通证券的数据,2016年个人房贷高达5.68万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的44.91%,也就是说2016年有近乎一半的新增贷款都被个人贷款买房了。截止到2016年12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余额高达23.44万亿。2016年居民买房的房贷占比已经超过50%,意味着首付比例不到一半,已经低于美国金融危机前2006年平均50%的首付比例,中国居民的购房杠杆率已经超过了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如果算上绕道“消费贷”、“信用卡贷”等等名目下被投入房地产的贷款,实际上的杠杆比例更高。
而且除了部分房贷以外,我们还有其他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企业融资,非标融资,通过信托平台的各种房地产融资,平台以各种形式提供担保的P2P等等类似次级贷。这些规模庞大的次级债以及通过表面上是“金融创新”而实际上是“监管套利”的各种“通道与嵌套”复杂结构实际上也与美国2006-2007年的状态类似。
理论上,面对债务困局我们的国家和政府有的是办法。我们的央行理论上可以无限创造货币,我们的政府可以采取非市场化措施坚决兜底,也可以动用一切资源来承托……
而就全球经济而言,金融海啸以来,全球范围的低利率和空前的流动性支持下经济全面复苏,再度繁荣似乎也已经来临。
然而,从历史周期来看,全球经济周期基本上就是十年左右一轮回,危机-萧条-复苏-高涨,最后又走入下一次的危机,周而复始……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看,我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避免周期中的萧条的。因此对于那些已经过艰苦创业,又或是通过成功投资而积累起可观财富的人,是时候通过以下各方面合理的财富规划实现财富在个人、企业、家庭之间的合理配置来抵御未来会到来的风险了,就好比面对终将到来的海啸,预先建立起坚固的防波堤。
一,作为第一代富人,我国私人创富的主要模式多为实业经营(或加上资本运作),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的关系甚为紧密(甚至到难以分离),即使有真正独立与实业以外的个人资产,投资的渠道相对非常单一。一旦泡沫破灭,会受严重影响(实业碰上困境而同时个人财富显著缩水)。因而,是时候考虑包括理顺个人与所控制的企业之间资产关系的财富规划了。其实,在个人与企业资产分离的情况下,如企业需要资金支持,依然可以用透过(如个人资产质押担保为企业取得贷款等)的不同方式达到其目的。
二,家庭财富规划(如安排好自己和家人的退休资产和子孙教育基金等)与事业继承安排(重点关注税务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我国目前尚未引进遗产税,但参照国外的经验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来开征遗产税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海外广泛使用的各种信托计划(资产信托、遗产信托、以慈善捐赠为目的的专项信托等)以及各种丰富多样的保障型保险计划可作为我们财富规划与事业继承安排的他山之石予以借鉴。
三,过去十五年来,房地产不失为国内最佳投资品,投资房产永不败已经成了国人信仰的一部分。然而,笔者还是想不合时宜地奉劝一句:世上从无只涨不跌的投资品。大家肯定又会说:我们这次完全不同!然而,大家可能忘了,这正是历史上投资人为之付出最昂贵代价的一句话。如果房地产在你的财富中占了绝大部分,那么,是时候把配置比例降下来了。“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总该听得进去的吧。
从乐观的角度看,当前所见的泡沫不是第一次了,泡沫的破灭也不是第一次了,当然,一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资本经济(市场经济)的周期特征就是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然后又进入危机与低迷这样的循环,在一轮轮的周期中螺旋式上升和进步。
在悲观者的眼里,一年中的每一天,要么是在冬天,要么是在走向冬天的路上,而在乐观者眼里,每一个寒冬的到来都是为下一个春天做准备。为了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标,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然而保持乐观的同时不应影响我们为必将到来的冬天准备好棉袄。
本人的新书《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