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为前《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创始人、CEO秦朔先生为《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所作的序。

 

黄凡先生继《淡定才能富足》之后的又一著作《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即将问世,嘱我写序。我虽然在第一财经这一中国最重要的财经媒体平台之一工作了11年,也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攻读了金融EMBA,并仍在攻读金融DBA(工商管理博士),算是半个财经人士,但要评述黄凡先生的书,还是自觉惭愧,功力不逮。在此略陈己见,以就教于方家。

 

投资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实践。从学问的角度讲,投资研究的是个人和机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到股票、国债、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和风险/收益率。投资学的教科书都会谈到,金融资产的价值源于并依赖于公司相关的实物资产的价值,金融资产的回报来自于用发行证券所得资金购买的实物资产所创造的收入。实物资产是创造收入的资产,而金融资产只能定义为收入或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滋维·博迪等著《投资学》)

 

从这个基本原理出发,投资者关注的重点理应是实物资产本身的价值创造能力。但很遗憾,大部分人考虑的都是“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问题”,也就是通过交易从其他投资者那里获利。“财务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说,投资者与投机者最实际的区别在于他们对股市运动的态度上:投机者的兴趣主要在参与市场波动并从中谋取利润,投资者的兴趣主要在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和持有适当的股票。

 

何谓适当的价格和适当的股票?格雷厄姆高度强调的概念是safe of margin(安全边际)。巴菲特在1990年致股东的信中写到:“我读过这句话已经42年了,至今我仍然认为安全边际的概念非常正确。投资人忽视了这个非常简单的投资座右铭,从而导致他们从90年代开始遭受重大损失。”

 

现在我们回到中国股市。很多学术研究都表明,中国股市20多年来的收益与宏观经济的关联度很低,不到10%,这意味着股市并没有起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也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中国股市的基本定位不是为投资人服务,而是为融资人服务。

 

但是,尽管中国股市存在着很多严重问题,这个市场仍然有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那些能够持续创造价值的实物资产,还是能够给投资者创造好的金融回报。中国股市对价值的评判并不失灵,虽然常常扭曲。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会计系教授李峰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就是按照市净率将A股股票分为十组,在19961月到20162月,按照年化几何平均收益、每月换手的标准,这十组股票的收益率分别为20.8%17.5%20.1%14.4%14.2%12.8%10.1%7.1%4.9%2.3%,全市场收益率为113%。想象一下用柱状图来刻画这些数字,刚好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的斜线。就是说,市净率越低的股票,长期的回报越好。整个结论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理论完全一致,安全边际高的股票长期回报也高。

 

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投资的道理都不复杂。“股神”巴菲特也就是那么几条,比如坚持长期投资、不看市场波动;注重安全边际;投资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不买看不懂的公司;不随波逐流,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等等。而我最喜欢的巴菲特语言是,“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是称重机”。

 

黄凡先生在投资界浸润多年,写了很多有理有据的靠谱文章。这个年代当网红容易,靠谱难。好在文字不是易碎品,都放在那里,有心的读者自会检验。

 

我是认同黄凡先生的投资之道和为文之道的。听到不如做到,但还是希望你先听到。

 

《寻找穿越牛熊的股市投资策略》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88篇文章 16天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