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泛亚交易所资金链断裂,涉及全国20个省份,22万投资者,总金额估计达400亿元。全国主要城市都出现投资者上街“维权”的现象。
首先,让我们看看投资者究竟认购的是什么样的产品吧:
根据公开的信息,投资者投资的“日金宝”实为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资金受托业务,它不仅门槛低(千元起投)、能够提供高收益,而且没有封闭期和任何的手续费,最重要的是每日万分之3.75(年化近14%)的收益当晚8点即可到账。便捷如同货币市场基金,回报率为一般货币市场基金的4倍。
真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然后?然后就是陷阱了。
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各种网上平台纷纷推出“高收益”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招徕投资者。 一些互联网大佬和粉丝们甚至认为互联网金融这种“创新的模式”将全面颠覆和取代传统金融,似乎在不久的将来,最大的金融机构就是“阿里”们了……
其实,互联网金融的领头羊产品---余额宝的本质就是天弘货币市场基金,这一由阿里主导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只是在散户与货币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互联网“宝宝们”实际上是起到了金融中介的作用。
国内的理财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小投资者们对财富管理的认知还相当缺乏、参与程度也较低,通过互联网这种便利通道让散户们便捷地参与货币市场投资,既为中小投资者有效进行现金管理的手段,也为货币市场提供多一条“活水源”……从这个角度看,“宝宝们”对金融业是有益的补充。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并不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经营的产品在支付结构上并没有明显的创新、具体金融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决不是前所未有,因此互联网金融不是新金融;要说创新,也只是金融销售渠道、金融获取渠道意义上的创新。
而且,不少有识之士去年就指出: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所必须的对机构和从业者的资质要求、审慎选择客户的要求、起点金额和客户最低资产量的要求、风险测评与产品适合度的要求、客观介绍产品特性和预期回报的要求、完整风险揭示的要求、机构为相关业务提取风险准备等一系列基本要求,“宝宝们”都没做到。期限错配所隐含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的信用风险等等的任何一项风险爆发,都可能让投资者不能按时兑现本金和收益并引发群体性事件……而且,互联网的从业者普遍“进取”,缺乏金融从业者长期被严格监管而固化的合规思维以及被市场波动教训出来的风险意识,缺乏监管之下,是会酿成大风险的。结果,真是不幸言中。
笔者长期与国内高净值投资人打交道,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能提供的“高收益而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是什么?我每次都很坦白地告知: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世界上没有风险低而收益高的投资品。我们能做的是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意愿,为您适合的投资品组合,从而实现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合理回报。至于无风险的回报率,那就是银行定期存款或是国债的收益率,一年在2%上下。
国内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只有区区几年的历史,投资者往往也缺乏对财富管理业务所能提供的服务得价值的正确认识。因而形成以下误区:
一,不了解投资理财风险和回报之间的正向相关。他们趋向于认为能通过个人的“才智”找到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品。事实上,世界上不存在能生产这种产品的投资“乌托邦”。寻找低风险而高回报的投资品的结果,除了被别有用心的骗子“忽悠”一些实际上高风险的投资品外,会一无所获。
二,认为投资理财不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当健康上遇上问题,大多数人都会想起找家庭医生来咨询。而财富管理上碰到问题,第一时间想起找理财师咨询的并不多。有人会说,理财师队伍良莠不齐,不少人是以卖产品为目的的,专业的客观意见很少。其实,不少医生也以卖药为目的,总不能因此不看医生吧。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国人多不接受专业理财的概念,过度自信之余往往难逃盲从,结果是输多赢少。
对于投资者而言,管理好财富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上述两个误区,从而建立起对自己投资理财能力圈的客观认识,并设立正确投资回报的预期。只有建立合理的预期,才能避免一切不切实际的期待。从而免收各类利用人们急功近利心态而忽悠骗财的“假股神们”的蛊惑。
请您时刻牢记:主动找您推荐“必涨股票”、承诺“高回报”、传授投资“致富秘籍”、推销低风险高回报的“最佳产品”的形形色色的人等,他们一定不是要往您的口袋里塞钱的活雷锋,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把您辛勤劳动而积累的财富的一部分放到他们的口袋中,仅此而已。
对于投资者而言,我最后想提醒一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的预期收益,一定是对应着高风险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