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说到知行合一,我想先分享一则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老习惯难改啊。


得益于“高科技”,微信群一下子把失散多年的高中同学聚在一起,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于是有不同的话题分享。 投资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其中一个最热门的话题。是乎,有若干位“专家”在每日推荐“必涨的股票”为同学们投资致富忙个不亦乐乎。更多的同学在交易时间更是实时向“专家”打听他们手中的股票能不能卖,看中的股票能不能买,而“专家”也乐此不疲地指点、传道,仿佛像一位能治百病的“医生”,又像一位自认能预测未来的“先知”。


有时候,敝人由于从事金融业,也被一些同学误认为也是“专家”,他们三番四次诚恳地让敝人也推荐一些热门股票。敝人实在推辞不过,于是就坦白告诉他们自己没这能力,而且一急之下说了“实话”:我要是有能力准确判断股票的走势,二十年下来我早就成为超级富裕的人,现在就每天在某个海岛上晒太阳了。还犯得着……


实话说完,群里的这些“专家”依然每天荐金股,“信众”们依然每天打听消息、接受指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专家和信众都没能实现通过每天在股市追涨杀跌而实现发财梦。 否则,超级富裕的他们还哪有闲心在群里每天凑热闹? 其实,多年的投资经验已明确告知短线炒作既不能实现创富,也无助于财富的增值,他们依然乐此不疲……


同学群中的“专家”基于同学情面只能是“免费传道”,而社会上的“知名投资专家”则不然,他们的“传道”即使不是都能挣大钱以实现财务自由,但至少可以令家人衣食无忧是轻而易举的。君不见,名嘴们无论到哪里都被大批粉丝簇拥着,拿着可观的出场费,文采好一点的可以写一些“股市百战百胜攻略”之类的畅销书来取得可观的版税收入,文笔稍逊一筹的也有办“股市实操培训班”之类的来钱门道。实际上,笔者认识大批长期活跃的“知名股评人士”,都懂得华丽转身而充分利用其名气,写书、办培训、开讲座、买软件而财源广进。最低限度也可以成为各大论坛、商业活动的宠儿而赚取可观的出场费。这就是“知名股评人士”实现小康的秘密了。


然而,我从来没听说我认识的这些“股市专家”中有任何一位能确切地证明因股市投资成功而致富,并真正过上好日子的。顺便再提一下,我所认识的所有人中,也还没有听说谁因为聆听了某专家的教导,又或是投资了专家推荐的个股而致富的。


因此,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得出结论:无论是不论是普通小散户、或是机构投资者、又或是专业投资人(如知名股评人士、投资专家),都难以通过短期在股票市场的操作而致富。


与创富相反,投资者们天天在股市追涨杀跌,只是在股市中“送钱”罢了!为何?因为短期而言投机成功和失败的概率各为50%,操作多了,总体上大多是盈亏相抵,然而,交易成本就是要真金白银上交的!您可能说交易费用不高,微不足道。咱们还是一起算算账好了:


根据WIND资讯的统计,2013年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成交总额21.3万亿元,即便按0.1%的佣金算(买卖各收),券商半年间年从A股市场抽走的金额也高达426亿元。而印花税方面,0.1%单边收,共213亿。也就是说,半年间,光是交易费用就消灭了六百多位亿万富豪!


显然,进行短线的买卖操作就是参加一场赌局般的“负和游戏”,长此以往,无论是普通小散户、或是机构投资者、又或是专业投资人(如知名股评人士),绝大多数的结局,就是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如何应对?看来唯一应对的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减少操作以节省交易费用。最有效的笨办法是:


在每一个周期(长达数年)只做两轮操作:在市场持续低迷到人气涣散、大众悲观、估值偏低之时买入,然后耐心持有到人气高涨、市场乐观、估值偏高时卖出。然后,作壁静观至下一轮周期……


有人一定会说:如此简单的方法,谁不会?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买卖操作,不需要人指点迷津了,那股评家们不是失业了吗?


尽管放心!方法简单,然而知易行难!人性使然。大部分投资者为了使“投资收益最大化”肯定是会频繁操作的(只不过结果一定是适得其反而已)。因此股评人士致富的阳关道(写书、办培训、开讲座、买软件、赚出场费)还是大可以走下去的。只是就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天天炒作,钱途堪忧!

 

推荐专栏作者的新书《淡定,才能富足》 

http://t.cn/zY4Pizc 

http://book.360buy.com/11180683.html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7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