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有一项投资要20年回本,而另一项投资要200年回本,您选哪一项?大家其实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第一项。因为符合逻辑与常识。

 

那么引申到股票市场,该投市盈率20倍的股票?还是投市盈率200倍的?本来答案不言而喻。但是,海通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一年前投资全部A20倍以下股票的,至今涨22%;同期投资到200倍以上的,一年后涨为56%;更奇葩的是,投资全部亏损股的,平均涨幅超过60%!这真是全球独一的特色市场。

 

当然,尽管一年来投资的股票都有上涨,大多数投资者,无论是投20倍市盈率的,还是投200倍的都以亏损告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不可持续,自能频繁买卖。全程享用上涨的不多,倒是全程参与下跌的不少。

 

事实上,投资一揽子亏损股的投资者如果持股一年不动,会赚得更多,问题是,没有多少投资者敢持有亏损股长期不动。因为心虚啊。

 

大家其实也知道这样一个奇葩市场的根源何在?就是管制下的IPO机制和形同虚设的退市机制。

 

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注册制IPO(而不是约等于现有机制的“中国特色的注册制”)加上认真地退市制度能理顺目前扭曲的A股定价结构,挤去泡沫,建立起长期慢牛的基础。但是短期,这些改变一旦推出,必然会既触及一级市场参与方的利益,也损害二级市场部分投资者的利益。

 

很简单地,真正的注册制会让本来在现体制下,因上市后的公司高估值而成为百亿富豪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人(包括有能力在上市前突击入股的神通广大的能人)仅成为十亿级的富豪。同时,二级市场惯于炒小、炒新、炒故事、炒概念的投资人也要为实实在在的估值下移而付出损失的代价。

 

那么,如果维持现状是否最有利?不然!现状下二级市场 熊长牛短的格局不变,损害的是所有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与此同时,股市的融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损害的是实体经济的利益。

 

股市与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局相似,结构的扭曲如不调整,长期而言一定有问题;如要调整,短期利益一定受损,是选择长痛?还是短痛?

 

在类似的局面中,日本人在泡沫无法为继时选择了长痛,结果为“失去二十年”,美国人在金融海啸中选择了短痛,结果较快稳健复苏。我们的决策者会如何选?对决策者而言,选短痛可能更不符合利益。

 

然而我国并非无选择短痛的先例:在80年代打破价格的双轨制,90年代允许长期经营亏损的国企破产,这些当年的选择都无一例外换来了长期的经济与市场繁荣。只是,做出这些的短痛选择需要有勇气与担当。

 

无论最终是大概率的长痛,还是小概率的短痛,目前股市的结构性大泡沫的存在是不争之实。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如果说去年12月份泡沫刚开始膨胀之初,敢于参与,敢于坚持以获得盈利(敝人201412月份的文章有专门论述)是最优投资策略的话,现阶段,最佳策略就是“勇于不参与”了。

 

不少人肯定问,参与投入要有勇气,难道观望也要有勇气么?  当然要!克服自己人性的贪婪而做到“作壁上观”,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试想想,从1991年起至今,股市已经历多次的牛熊更替,在长期下行趋势形成后,间中总有多次的强劲反弹,每次反弹都是诱惑,能谢绝参与的投资者极少,怕错过机会而踊跃参与者众,但参与的投资者中最后能成功获利离场者寥寥,因为大趋势是下行的。

 

股市的谚语说得好:“高手死于抄底。”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要等便宜才是机会的道理,但高手们往往是经不起诱惑而动手过早,而且动手频繁,结果……

话题:



0

推荐

黄凡

黄凡

274篇文章 21小时前更新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资深投资管理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代的投资经理。

文章